獸醫週專題演講第二場,請到資深學長祁偉廉來為我們演講

主講「獸醫與野生動物保育」及「犬隻行為訓練」

祁偉廉醫師,民國67年進屏科農專三專就讀

現為開業獸醫,屏科大獸醫系博士班學生,工作犬學校負責人...等等


主題一、獸醫與野生動物保育


一開始先講解獸醫與野生動物保育的觀念

現在動物學家出野外的趨勢皆是隨身攜帶獸醫一枚

祁醫師就在因緣際會下,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都親身經歷過


天上飛的,有黃魚鴞,大冠鷲......等

祁醫師在台北野鳥協會幫忙期間,搜集了 42 科 108 種鳥類羽毛

從正羽、翼羽、尾羽、頭羽、絨羽......等搜集成冊

也因此出了一本「鳥羽」商周出版

值得一提的是,祁醫師只撿拾死鳥的羽毛,或是自然脫落的羽毛

不肯從活鳥身上拔取任何一根羽毛

若是只差那一兩根羽毛,有多少人可以忍住呢?


陸上爬的例子是水獺,台灣品種為歐亞水獺 (Lutra lutra)

台灣目前只剩金門及新店溪上游 (烏來以上) 還有族群分佈

水獺也是種有趣的生物,生長在充滿水草及藻類的湖中

耳、鼻皆可閉起來以防水

皮毛厚重以禦寒及防水 (金門冬天大約 1~4 度)

鬚為剛毛,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湖中,一碰到魚便轉頭就咬!

五趾而有蹼,可以跟狗腳印區分

然而金門解禁後,人車繁雜而有不少水獺慘死輪下

開發的結果就是犧牲野生動物而換取利益 >"<


而醫治鯨豚的例子中,最知名的就是通霄的阿通伯了

不過鯨豚的緊急救治所太少,讓醫療備感艱辛

只是現在有擴點了,存活率也許會慢慢提高吧!


祁醫師期許我們這些小學弟妹

當一個獸醫外,更要有整體的生態概念

祁醫師舉了一個鳥類大量遷徙及死亡的例子

一般人都推測是禽流感來襲

但祁醫師從生態及動物習性探討,找到是蛇在作怪

蛇是種不易懸空轉身的動物,因此蛇在光禿的山壁上不易攻擊鳥巢

但是那年山壁上長了許多草,蛇有了攀爬及轉身空間而襲擊鳥類

一個謎團便由生態及動物習性而破解了!


有人問祁醫師這些動物都是學校沒教的,怎麼學得會那麼多呢?

祁醫師則回答了:「解剖及生理學兩科學得很好就可以上場了!」

以前醫學院教授也說:「解剖學及生理學是現代醫學的兩大基石!」

所以除非病到快掛了,不然這兩堂課我一定去聽課!

好課值得大家一修再修,甚至三修 = =!



主題二、犬隻行為訓練


祁醫師為屏科大工作犬訓練學校的指導者

講解了現在很多人都養從幼犬養起,導致幼犬社會化不足

因此衍生出許多問題

因此行為訓練便相形重要了


犬隻訓練四大理論基石如下

        1.正增強-當狗作出好的行為,給予獎勵 (註)

        2.負增強-給予狗不舒適感,當狗作出正確動作,立刻消除不舒適因素

3.正處罰-當狗作錯事時,給予不舒適感

4.負處罰-讓狗看到喜歡的事物,但狗作出正確行為後,才給予事物


而基本服從訓練順序分別是 (可伴隨手勢)

1.腳旁伴行 <------最重要,也最基本的訓練課程

先以有繩練習,再漸漸不用繩子

2.坐下

3.喚回 <------除了喚回外,不要常叫名字

包租婆:死鬼XXX,給老娘爬過來 \_/#

(叫全名是極怒的表現吧!)

4.等待

5.不可以趴人

6.負增強口令 (大聲喝止聲,配合P字鍊,使犬隻自動鍊結相關性)

            這邊值得一提的是

            當小狗攻擊時,若主人只單純拉緊繩子不喝止時

            對小狗反而是種鼓勵行為 (狗仗人勢)

            此時可對狗下令 (如坐下)

            因為狗無法同時思考兩件事,所以就會忘掉攻擊的事


外國領養幼犬會期許飼主偶爾拿筆輕戳小狗

目的是想讓小狗將來可以不畏懼打針

拿注射筒裝糖漿,將來餵藥會比較方便


美國過去被狗咬傷的幼童

他們看到狗的反應都是搖擺雙手並大叫

但這個反應反而會挑起狗的攻擊欲望

所以現在美國教導小孩看見大狗的反應是

雙手交叉護住鼠膝部,口中輕喊 「Help!!」


現場案例分享

Q1:喜歡撲小孩子的狗,如何改善?

Ans:這是因為社會化不足,排除味道刺激因素外

進行服從訓練可改善這些行為


Q2:原本黏人的小狗,聽到洗澡就躲起來

Ans:先練習「喚回」,並確認小狗是不是怕水

以後都在浴室餵食 (正增強),並不可任食,須限食


Q3:小狗有分離焦慮

Ans:小狗盡量別抱著走,因為他會覺得自己地位高

人吃的東西不可以給狗吃,狗必須吃得比人差 (只吃狗食)

人吃完後,狗才能吃東西

狗不可以上床或沙發


註:

常見獎勵法有四

1.食物

2.水

3.玩具

4.性 <------僅用於鴿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Na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