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接觸一些客家籍的媽媽

閒聊當中,令我訝異的是,

她們異口同聲說「公雞有毒」、「手術及產婦,不可以吃公雞」

原本以為只是客家的風俗,所以也就沒有深究

但是回家後,外婆+我爹娘也都聽過這個傳說

加上北部一些醫療單位,也標榜他們的餐點決不使用公雞

這才讓我驚覺,該不會這個傳說是真的吧?

 

在網路上面找了一下

在中醫的觀點是,公雞肉性燥、易動風、助痰、生火

故,肝陽上亢、實證或邪毒未清者忌食 (ex:感冒、發燒、咳嗽)

不過這樣還是不懂為什麼要特地作成閹雞

目前只知道閹雞不管飼養幾週,肉質都不易變老,且雞不易打架而乖乖長肉

 

過去部份雞場會採用化學去勢法,

在飼料中添加雌激素,使公雞變成化學閹雞 (見全國碩博論文網)

但現在客家人仍保有這項傳統的風俗習慣

甚至還舉辦過閹雞王大賽,比體態,大小......等等

前些年的全國技優競賽也比過此類項目

然而添加激素類物質,對於國人健康有損無益

所以閹雞耗時費工,閹過的雞在養成過程中易死

因此這項技藝也漸漸沒落了

 

大三下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就是熟練閹雞技藝

但我果然想得太天真了,要學這種技藝可真難如登天

現在畜牧獸醫系的師生中,此項技藝也瀕臨失傳邊緣

從開學初就不斷拜託,拜訪各位老師與師傅

結果到最後,還是到了學期結束,才有一位小師傅來教我們閹雞

 

中間有訪問到竹田米倉文化協會的閹雞推廣協會,曾繁榮總幹事

不過因為課程卡到了實習時間,因此也沒辦法過去學習

竹田閹雞班的課程,不止教你怎麼閹,更重要是教你怎麼養閹雞

曾先生在這方面有他的理想與堅持

不過對於學生而言,倒是困難了些

畢竟沒場地,沒資金,時間也與雞場不易配合

因此學生要學閹雞比想像中更難

 

第一次沒人教時,自己找了一隻黑羽土雞來試閹

翻遍了所有文獻與解剖學圖譜,覺得應該可以成功

但是雞養太胖了 (三斤快四斤),因此一切開肋間,血就噗噗噗的冒出來

想一想,不對勁,趕緊就縫起來,隔兩天就把牠宰殺吃掉了

後來再養了一批九斤雞與仿土雞,養了兩個多月

但是小師傅說還是太小了,建議再多養一陣子,也只能等大四上再閹了

 

於是我們閹這隻白肉雞

 

DSCN0189.JPG 

五花大綁

  

(中間有很多技巧與注意事項,但是太繁瑣了,就懶惰不想打了!!)

 

取出蛋蛋 (雞沒有掛掉~ 只是眼睛瞇起來了!!)

 DSCN0195.JPG

 

我們這次用中式器械+法式器械,隨情況變化而定

老師傅十秒鐘就可以取出一對蛋蛋,我們教學課程則花了20分鐘

開完刀後,雞還是兇巴巴來啄我

還是到處跑來跑去,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現在對於閹雞已經有較多的認識

下學期可以來養一批小雞來練習了

場地,飼料,器械都準備好了

就等開學再來好好練習這項快失傳的傳統技藝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Na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