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3,一大早就在系館集合,準備去挖埋了兩年的犀牛
來自北部動物園的犀牛,是由屏科大的教授及學生進行病理解剖
診斷出來的死因是跌倒致死 = =!!
解剖後,屏科大獸醫系特地發了一篇公文給動物園
希望可以將大體送給屏科大獸醫系,製成骨標以作教學之用!
不過還是把犀牛角鋸下來,只留下不全的屍骨給屏科
於是老師、學長們處理後續事宜後,將大體埋在獸魂碑旁
經過兩年後,輪到我們102級要撿骨了!
雄哥與祁醫師則在一旁指導我們相關事宜。
學校的怪手大哥協助我們挖出麻布袋後,就正式要撿骨了
只是大哥聽到我們是要挖犀牛骨
所以很帥氣地把不小心挖出來的羊頭骨往草叢一丟
就開著怪手離開了
我見狀就溜過去把羊頭骨撿回來
不過似乎泡過福馬林,所以還看到眼球垂在一旁 = =!!!
雄哥還是決定一起帶回去一併處理
可能是因為麻布袋包得太厚重
所以肉還沒全部腐光,所以還充滿著可怕的腐臭味
令人聞味作嘔,差點連早餐都吐出來了
但雄哥只在旁邊維持一貫的語掉:
「已經埋這麼久了,同學應該慶幸這麼不臭才是」
挖起來的骨頭若已腐蝕足夠,則直接刷洗
若是還未完全腐化,則需經煮燙後,再以刀子人工去肉
在下午四點終於把所有的步驟結束
開始拼湊骨頭的大致位置,並研判骨頭是否有所遺漏或缺損
最後再收起來,等待第二天泡入細菌水後
靜待兩個月,將所有的肉,骨髓,營養孔的肉全部腐化後
再進行後續漂白、脫脂等程序
撿骨過程中遇到許多問題,祁醫師也耐心地一一回應
1.大體埋葬多久後,應該多久內挖出來
A:如果去肉狀況還不錯的話,通常埋個1~2年就挖出來最好
最好是冬天埋,冬天撿骨
一方面撿少屍臭味,另一方面也不容易有小黑蚊之類的來攻擊工作人員
常常有些單位作骨標,限於經費問題,大體一埋就是八年、十年
不止骨髓都已經爛透,連骨頭內的膠質也一起流失
而膠質可以輔助鈣,讓骨頭不止硬,且更加堅韌
所以埋太久後,有些骨頭一搓就灰化了,根本沒辦法再製成好的骨標!
2.骨頭顏色已呈深褐色或綠色了,這將來要如何處理?
A:通常泡在NaOCl內,沒多久就漂白了,這完全不用擔心!
3.一般草食性動物眼眶大多會封閉,可是犀牛眼眶沒有封閉,有生理上意義嗎?
A: ..............................(祁醫師思考中)
可能跟他生長的環境有關吧,犀牛生長在充滿風沙的地方
如果跟一般草食動物一樣,長了封閉眼眶讓眼球大大且外突的話
可能風沙一來就受損了
所以依身材比例,犀牛的眼睛小小的,一瞇瞇的,跟大象差不多
(回家後,我不斷思索這一段話,也許成年犀牛跟大象不易有天敵
查了一下象頭骨,果然眼眶也沒有封閉
一般初級消費者需要更敏銳的感覺,以躲避外界的危害
也許犀牛跟大象天敵較少,所以眼睛比例及突出程度可以小一些
所以眼眶不必完全封閉以強力維持眼球位置,以上純屬猜想)
4.如果最後發現有些骨頭缺損,那該怎麼辦?
A:有些骨頭可以人為製造,製模刻製,或者磨出來
但是有些骨頭就沒辦法了
所以後山那些土堆,下過雨後,可能要再去尋一下
有時候就會有骨頭出土
(這是說明動物也希望死留全屍,冥冥之中出土嗎?)
5.那傳統撿人骨,遇到未完全腐化,該怎麼辦?
A:一般撿人骨都會拖個十年再撿骨
基本上是不會有這種情況
如果真的蔭屍的話,可能還是得用燒的!
現在一切大致上底定了
就靜待細菌工作兩個月,再進行後續漂白及脫脂
只是兩隻犀牛角都被鋸走,還是很可惜!
以後名片上一定要印上獸醫師 OOO
翻過來,兼職撿骨師 = =!